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
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3
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4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5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7
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8
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9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2
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3
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14
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15
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6
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小博的情绪具有(  )。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7
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8
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焦虑症
B、神经衰弱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19
小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20
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21
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  )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23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
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25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7
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28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9
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
材料:

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也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案后,非常生气地把李小刚叫到了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在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地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

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态度。

两年后,李小刚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问题:

(1)梁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6分)

(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12分)

31
材料:

小林进入初中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判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的观点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地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的怀疑和批判缺乏充足的证据。

问题:

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9分),提出促进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