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春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公务员笔试 模拟试题



一、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

材料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低碳和新能源,“低碳经济”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民间广泛关注的时政热词。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

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在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材料2.自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短短两年时间,低碳城市迅速升温,受到各地追捧,炙手可热。许多城市纷纷高举起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大旗。低碳,成为当前最风行的词汇。目前,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目前城市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对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准确和充分的识,往往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低碳示范项目眼下在各地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看上去很美,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

根据联合国统计,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到了2050年,中国预计将有4到6亿人口流向城市,相当于将欧洲所有人口迁移到新的城市。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大都市由于空间狭窄、自然条件不足等,有其发展低碳的劣势,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密集的人口、居民的聚居,也使得大城市比低人口密度地区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同时,大城市的管理架构,使其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也有更为强大的区域权力,从而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优势。而要让劣势真正转化为优势,关键是政府建立更为细致的法规框架、寻求可行性经济模式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等。

大都市的屋顶,到底有多大利用价值,一直是一个提议很多却实施困难的命题。以上海为例,上海屋顶面积大约占到整个上海的3%左右,约200平方公里。早在6年前,上海就曾开始过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调研;在4年前,有部门提出建立太阳能菜场示范工程,并让上海近千家菜场跟进;但这些项目进展都十分缓慢,如今,太阳能屋顶在上海寥寥无几。

2010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毫无疑问,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就是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在日常生活中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方式来戒除这些不良嗜好。

在应对气候变化、珍惜地球资源问题上,人们往往把目光聚集于减少工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上,而忽视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事实上,人们日常生活的举手之劳也与碳排放密切有关。从随手关灯到不坐电梯,从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到优先选购节能电器,从选择棉麻衣料到少用纸巾重拾手帕等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就是“低碳生活”的积极践行者。

到底什么是“低碳生活”?业内专家认为,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然而曾几何时,不少人过着“高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据一项“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00人中有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等危害环保的“七宗罪”。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前些日子开心网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24岁的石肇媛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她眼中,“低碳”生活就是节约的生活。洗脸水冲厕所、手洗脏衣服、随身带水杯、出门乘地铁等都是这位北京女孩“低碳”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生活习惯她已经持续了两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战略总监李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低碳”涵盖了衣食住行,已经深深地嵌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生活中每件事都寻求低碳消费方式,这就是低碳生活。

林先生是个性格开朗的公司职员,买了车后周末常常会参加车友会活动,以前都是开车自驾游,但自从“低碳”概念兴起后,他便试着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对很多朋友来说,环保就是‘作秀’。”小林说,车友会组织活动时,他有时会借故推辞,二次三次后,不少朋友有些疏远他。11月,他和几个朋友约好去南京泡温泉,别人都是开车去,他却坐火车到南京,然后再坐公交车,朋友开玩笑说他“小气”。

出租车司机刘永说:“低碳?没听说过。我知道全球变暖。不过,这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还不好说吧。”在他眼里,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是赶时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低碳族”确实会被人指“作秀”,这主要是长期生活方式的惯性使然。然而,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带动周边的人一起为环保低碳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节约一向是传统美德。可是现在,人们崇尚消费主义,总想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在环保网站“中国低碳网”工作的林辉说,“我希望中国人能够重拾传统哲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1

结合背景资料,说明造成城乡垃圾污染产生的原因何在?(不超过 300 字)

2

改变”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现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不超过 350 字)

(二)

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交通中断、出行不便、财产损失,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看似实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这也让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浮出水面。我们的城市为何”伤不起”?城市内涝暴露出哪些问题?破解之道路在何方?主持人带您深入探究。

 演播室主持人:您好,我是××。

评论员:大家好,我是××。

演播室主持人:入夏以来,我国频频遭遇城市内涝的窘境。强 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网民戏称带你去”看海”的背后是公众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拷问。被称为城市”良心”的排水系统为何屡屡经不起考验?究竟是 哪些原因导致排水不畅?又该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内涝的能力呢?

解说:最早上演水淹一幕的是江城武汉。六月初的一场暴雨, 让武汉部分地区积水严重,行车如船。网友戏称”欢迎到武汉来看海”。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仅是拉开了城市内涝的序幕。随着 汛期的到来,长沙、北京、扬州、成都、合肥等地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东方威尼斯”的戏称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北京6月23日、7月26日的两次强降雨中,城区交均陷入瘫痪,很多路段因为积水过深,无法通行。在北京市区的环线上,车辆排队行驶缓慢,甚至在大部分路段,步行的速度要 比机动车快得多。

就在市民受困于近乎瘫痪的交通时,意想不到的悲剧也在暴雨中轮番上演。在北京,两名帮忙推车的青年男子不慎掉进排水 井被冲走身亡。而在四川省成都市,2名居民在淌水过街时被电击致死。暴雨引发的交通瘫痪和人员伤亡,成了市民们热议的焦点。 面对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今年更是普遍造访的城市内涝,人们的 质疑声此起彼伏。

同期:成都市民:管子很少,预计不够,排水不行啊,就造成了这样子。我觉得市政建设还是要考虑得远一点。

解说:面对暴雨袭击的城市,面对市民的质疑,专家也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排水设施标准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这里面问题很复杂。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按照两年一遇的

排水标准来做的排水系统。

解说:暴雨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雨过天晴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7月21日,武汉市纪委发出通报,对造成武汉城区严重 渍水的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相关责任人分别因为对防汛排渍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对东湖排渍不力等原因,被给予行 政警告、记大过、撤职、降级等处分。

演播室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的城市内涝可以说是全国范围 内普遍存在的,而当人们把暴雨淹城作为戏谑谈资的时候,武汉 市的问责可以说让人多少有些意外。陈芳,你怎么看?

评论员:那么我们看到呢就是说今年入夏以来,多个城市陆续 发生这个逢涝必瘫的这种窘状。武汉市(呢)及时地启动了这个 问责的这种机制,多多少少呢,可能是对中国的民众似乎有一个 小有告慰,那就是这样的状况,不只能怨老天爷,我们的城市管 理者是有相当的责任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呢,它这次问责主要 是集中在四个官员,就是水务系统的干部。也可能有些人还为这 些干部叫冤,因为这不是一时,只由他们几个部门的人来负责任 的一个问题。我们更期待的是,通过武汉这个问责制呢,能够打 开一个,就是真正破解城市内涝的这个解决机制的一个长久性的 一个对策。再一个我们也注意到,你像去年江苏的南京市,他们 实际上也对这个当年的这个下雨,就是出现交通整个大面积全城 瘫痪的状况,也启动过问责机制,之后的几天呢,一场暴雨呢, 确实就,就是发生这个整个交通失控的状态呢,就要好得多得多, 也就是发生了很大的转机。但是今年呢在遇到暴雨的时候,南京又,就是说,等于又是过去的这种状态又重新上演了。那就是说这样的一个问责机制,还是从根子上来说,我们感觉到城市的内 涝系统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期待着就是说,这个类似的这种问责机制不能是权宜之策,我们更希望寻求解决城市内涝的一个治本

3

参考背景资料,写一篇新闻报道。(500 字左右)

4

用相关原理论述”老百姓餐桌上蕴含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道理”。(不少于 500 字)

(三)

背景资料:

党的十六大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次概括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一立足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从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所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课题,是”执政党思维”的新跃升,”执政党建设”的新擘画,体现了我们党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 的深化,极富新意,极端重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 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工作抓出成效。习近平同志在《关 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 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 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5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党员干部能力建设,落实是关键”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1000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