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及答案(3)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2
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进的。(  )

3
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是《师说》。(  )

4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5
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

6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组织形式。(  )

7
德、智、体、美、劳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  )

8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

9
学生是系统学习直接经验为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

10
课程是自上而下由国家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教学形式。(  )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12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彻底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

13
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相互影响,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班级正式组织,还要重视班级非正式组织。(  )

14
德育过程包含教学过程,它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15
当代教学从重视发展向重视认知转变。(  )

16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

17
智力与创造性成正比,一个人有高的智商就会有高的创造性。(  )

18
自我效能感与成败经验有关,增加成败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

19
科尔伯格认为,认知是发展的前提,即道德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

20
教育过程中要慎用惩罚,但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尤其对严重违规行为。(  )

21
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加强复习。(  )

22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和互动提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3
学习动机程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

24
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低时,他们更可能放弃学习。(  )

25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

26
维果茨基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个适当的目标用一个比喻就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

27
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能够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

28
特别聪明的学生非智能因素较差,所以要特别打磨他们的性格。(  )

29
教育法规的保障作用,是指教育法规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力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取学费和书本费。(  )

31
在教育领域内,有两类特殊的法律救济制度,分别是教师申述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是一种民事责任。(  )

33
在同一社会中,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  )

34
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活动,也是一场具有国家意志的活动。(  )

35
法律制裁只有民事和刑事两种。(  )

36
体罚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威信,所以不能因为某位教师体罚了某位学生而说该教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

37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

38
师德建立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  )

39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  )

40
师德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41
“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42
不属于信息社会教育主要特征的是(  )。
A、学校教育网络化
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D、教育目的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43
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44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含(  )。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B、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D、突出权威,强调服从

45
“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团体本位
D、虚无主义

46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营造(  )。
A、优美的校园环境
B、良好的自然环境
C、和谐的家庭环境
D、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47
属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是(  )。
A、平衡性
B、统一性
C、个别差异性
D、非整体性

48
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
A、参与性
B、自发性
C、渗透性
D、排他性

49
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50
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替代性惩罚

51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52
期望效应说明(  )。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53
在训练学生射击水下靶子之前,先给学生讲水的折射原理有利于提高训练成绩。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A、关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概括化理论

54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某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学生的认知水平已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5
比概念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56
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在感觉登记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  )。
A、吸引学生的注意
B、为复习留有时间
C、帮助学生进行精细加工
D、经常安排练习

57
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该处在科尔伯格所说的(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58
关于对学生奖励和惩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
B、奖励和惩罚不需要考虑个别差异
C、过多使用外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
D、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效果关键取决于技巧

59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
B、喝酒之后脾气变得暴躁
C、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提高
D、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60
如果学习了材料一,再学习材料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对回忆产生了干扰,那么这种干扰属于(  )。
A、逆向负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顺向正迁移

61
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是(  )。
A、心理健康课
B、个别心理咨询
C、课堂教学渗透
D、学科知识竞赛

62
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特定的(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社会关系
D、文化关系

63
某中学学生小洋,在课外活动结束后从操场回宿舍途中与同学边说边走,上楼时凉鞋前端在楼梯上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头破血流。学校一边将小洋送往医院,一边通知家长。在此事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A、学校
B、家长
C、小洋
D、聊天同学

64
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这遵守了教育法规实施的(  )。
A、教育性原则
B、效力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65
教育申诉制度的性质是属于(  )。
A、民事性的
B、行政性的
C、刑事性的
D、强制性的

66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定案

67
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
A、实事求是原则
B、统一、协调原则
C、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D、稳定连贯性原则

68
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  )。
A、有损害事实
B、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C、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6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教育
B、热爱学校
C、热爱教学
D、热爱学生

70
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  )。
A、评价功能
B、教育功能
C、辅导功能
D、说服功能

71
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
A、隐含性原则
B、团结一致原则
C、“双赢”协作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

72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奉献性
B、导向性
C、全局性
D、发展性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3
身心发展

74
泰勒原理

75
图式

76
教育法律关系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77
简述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78
请写出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79
简述创造力的结构。

80
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81
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82
论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共12分)

83
某中学在“整顿校纪校风”活动中,让各班级自定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初二(3)班班主任牛老师率先发动班级同学制定了这样的“班规”:“迟到一次罚10元,不出操一次罚10元,课上睡觉罚15元,旷课一节罚20元,打架一次罚150元,考试作弊被抓罚250元……”这一班规经学校同意后“试行”,接着在全校推行。后经学生家长反映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被查处。

(1)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

(2)违法主体有谁?

(3)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

(4)违法主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