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招聘《初中历史》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27分,共25.4分

1

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主要描述我国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在他揭示的中国社会传统众多特点中,有一个叫作“长老统治”,即“尊老敬老”。费孝通曾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长老统治的社会,统治的力量既非源于横暴权力,也非基于契约同意权力。“长老统治”的观念最可能来源于我国的(  )。

A、科举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指出“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这表明(  )。

A、官吏选拔注重品行
B、官吏选拔注重政绩
C、官吏选拔注重门第
D、官吏选拔注重学问

3

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使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吸引外资的竞争,导致了一些省份原先获得的区域倾斜政策优势(如减税、退税、低税、优惠贷款等)减弱,从而增加了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
B、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
C、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在增加
D、减税、退税、低税等政策使国家税收受损

4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钻孔技术开始于(  )。

A、山顶洞人时代
B、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C、父系氏族时期
D、夏朝

5

日本“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中主要内容有(  )。

①班田收授法

②租庸调制

③废除世袭制度

④培养武士阶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6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C、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D、革命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7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8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鞭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分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C、一条鞭法的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

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这一材料反映的历史影响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
C、中国农产品的丰富多样
D、世界各国已接纳中国

10

下列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西藏的和平解放

11

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1%,而法国是25.2%,美国是13%,俄国是7%。到1861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62.3%,而法国是28.9%,美国1860年仅19.8%。英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土地
B、较早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城市发展完善
D、农村经济凋敝

12

1921年,俄共党员穆拉维也夫说:“当听到要把巴库和格罗兹尼的石油租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还要把北方和西伯利亚的森林以及许多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的时候,真像当头挨了一棒似的痛心。就在这一瞬间,脑海里闪出这样的想法,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意味着转向资本主义。”这段话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已全面控制苏俄国家资源
B、十月革命成果被帝国主义颠覆
C、新经济政策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非议
D、俄共对新经济政策有清楚的认识

13

在1990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发表了关于“开创美洲事业倡议”的讲话,提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改善在拉丁美洲投资的条件和减轻拉丁美洲国家债务负担。美国提出这一倡议的外部因素不包括(  )。

A、北美地区经贸往来密切
B、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化
C、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有实质进展
D、日本的实力急剧增强

14

西汉初期,朝廷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其精神实质是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黄老无为”思想,曾一度被汉初统治者当作“君人南面之术”,该思想主张源于(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庄子

15

在新文化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内涵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B、打破地域界限任用人才
C、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D、推动学生智育、体育、美育的均衡发展

16

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人民就是上帝。”有一次到下面调查,他突然问陪同人员:“你们信不信上帝?”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敢回答。“你们不信,我信!”同志们惊呆了,没人吱声。毛主席望着大家深情地说:“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定垮台。”下列行为最能支持毛主席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
B、发动“文化大革命”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7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四人帮”的组建
C、红卫兵组织的建立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18

基佐指出:“宗教改革,这是一个专制君主在英格兰宣布的,它是在专制暴政中开始的;改革刚刚诞生,它就对自己的党徒和仇敌们一概加以制裁。亨利八世,一只手立起断头台以杀天主教徒,另一只手却堆积柴草,以活烧基督教徒,因为他们不肯接受信条,不肯赞成他对于新教会的统治。”由这段材料可知,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  )。

A、促进新教信仰
B、加强封建王权
C、推进资产阶级改革
D、统一宗教信仰

19

基督教的特创论认为,每个物种都是根据计划创造的。由于物种是固定不变的,关于物种的所有情况,比如分布区域、生态环境、与竞争者和天敌的适应,甚至灭绝的日期都是预先确定的,即是预先决定的。牛津的威尔伯福斯主教在《评论季刊》中宣称,由于达尔文“企图减少上帝在创造方面的荣誉”,所以是有罪的。达尔文减少上帝荣誉的方式是(  )。

A、作《天体运行论》
B、提出相对论
C、作《物种起源》
D、提出天赋人权说

20

恩格斯曾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传入欧洲后对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摧毁封建腐朽统治的军事基础
B、推动地理大发现
C、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推动欧洲文化的发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92分,共4.6分

21

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

22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2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

24

对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国民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

25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1分,27题10分,28题9分,29题10分,共40分

(一)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倡导改革的第一人。虽然他的改革只是量变型的,没有像后来的商鞅变法那样引起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但他的改革对推动齐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改革已超出了旧的礼制范围,有利于封建制的发展,这使得他的首倡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摘自马国福《管仲:法家先驱,首倡以威治民》

材料二  这些“改革”诏令,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方面面。后世的不少研究者,对这一“改革”的判断,多是依据这些中央文件的文本。但是,如此论证的本身,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文件上“所说”的,并非都是实际中“所做”的,甚至不是“能做”的。停留在纸面上的,最多只能说是“顶层设计”的蓝图而已,而要真正能称得上“改革”一词,至少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有“设计”;二,能“操作”。正是从“操作”的角度,如此密集的文件发放本身,恰恰体现了这场“改革”的儿戏特征——只有“设计”,难以“操作”,如浮云般,无法落地。

——摘自雪饵《历史在此失语——戊戌变法115周年回望》

26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变法背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各自成败的原因。(7分)

(二)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45个国家的代表召开了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世界银行)协定》。1945年12月27日,2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仪式,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成立。当时,由于份额可列第三位的苏联政府决定不出席会议,中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相当于股本金)排位居于美、英之后,名列第三,巩固与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盟国的关系。

——据高作楠《参与构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整理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彻底崩溃,形成了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的两极世界格局。战后四十多年里,两极的对立与争夺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摘自王玉红《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材料三  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个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或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27

问题:

(1)材料一的会议上通过的文件统称为什么?根据这些文件成立的机构有哪些?(3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些文件所建立的体系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当时世界在经济上被分为哪两个阵营?各自以哪一国家为中心?(2分)

(4)材料三出自哪一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什么?(2分)

(三)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材料二  日本的改革家们曾预想用“西方的技术、东方的道德”作为日本变革的方式,但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与实行近代化是相背离的”,此后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经济上,政府设立工部省等机构,开办了众多国营企业,其景象可以与清王朝的洋务运动相互辉映。但是很快政府认识到国有官营弊端太大,便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民营化。伊藤博文认为,明治政府创办各种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示以实利,以诱人民”,当这些工矿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方面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政府就应该把这些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商社。民营化运动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

——摘编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8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经济近代化的措施并分析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日两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的异同并分析造成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3分)

(四)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拉伯雷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下来在腿上就戴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摘自《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29

问题: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体现的是什么思想,应如何评价?(4分)

(3)材料三体现的是什么思想?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这种思想在政治上的实践并指出这种思想在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