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字音和空缺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暮秋时节,宛如一(  )画。细细的一脉水流,弯出一片芦苇荡,青灰色的芦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岸上,露水正附在萝卜缨的城毛上,露珠缀在叶边,微风过处,嘀嗒有声。等到路边晒满了萝卜缨,芦花雪满头时,残荷正在瑟瑟秋风中听雨……这时候,草色已是满眼黄,霜天(  )廓,冬的大幕缓缓地拉开了。

A、幅 zháo zhū 廖
B、副 zhuó zhě 寥
C、幅 zhuó zhě 寥
D、副 zháo zhū 廖

2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山绿水,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船舷,眼前景象真是
惟妙惟肖
B、南京瞻园的门和窗都力求精细而绝不粗俗,虽然简朴却
鬼斧神工
C、多年来,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
积毁销骨,令人动容
D、《西迁东还》再现了民国知识分子在抗战时局下
跌宕起伏的命运

3

下列作家国籍和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福克纳——英国——《喧哗与骚动》
B、泰戈尔——印度——《吉檀迦利》
C、卡尔维诺——意大利——《树上的男爵》
D、川端康成——日本——《雪国》

4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阳光灿烂”“羽扇纶巾”“建安风骨”(这三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
C、“溪边,一排排的垂柳在溪上打理着自己的秀发。”(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明写垂柳,暗写微风,读来清新别致)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人借刘裕北伐典故,表达仰慕英雄以及忧时伤己的复杂情感)

5

初一女生小黄想建个QQ群,与志趣相投的女同学共逐文学梦。以下四组主题词,最适合做群名的是(  )。(2分)

A、青春之歌,阅尽壮丽山河
B、寄啸山林,俯仰天地之间
C、豆蔻风华,笔落小谢清发
D、羽冠时光,书写锦绣文章

6

对下面语段信息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人设崩塌是2019年娱乐圈的关键词。从翟天临到蒋劲夫,从张云雷到江一燕。这一年翻车人设,不胜枚举。业内人士认为,粉丝经济下,粉丝无原则的热捧和宠溺容易营造出虚假的氛围。这会使演员失去敬畏之心和底线意识,从而在行为上跑偏,不利于他们专业上的发展与精进。对明星而言,只有改正错误,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知敬畏懂底线,才是对自己对社会最有益的选择。

A、2019年明星人设崩塌现象不胜枚举。
B、粉丝经济虚假及明星自我膨胀导致人设崩塌。
C、虚假人设会让明星在行为上跑偏。
D、知敬畏懂底线是明星对自己对社会最有益的选择。

7

下列说法,表达存在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张老师,这是学生的第一部作品,现呈寄给您,恳请批评指正。
B、小儿在海外多蒙关照,此次兄台回国旅游,得以奉陪全程,荣幸之至。
C、母校百岁诞辰,学子无不欣然,届时本人一定拨冗前往,共襄盛典。
D、春节期间,本店所有商品均打折销售,欢迎新老客户光顾或垂询。

8

下列对联对应的历史人物,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②为帝者师,佐汉功原高将相;弃人间事,报韩心已了英雄。

③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A、①林逋 ②张良 ③屈原
B、①史可法 ②诸葛亮 ③屈原
C、①史可法 ②张良 ③杜甫
D、①林逋 ②诸葛亮 ③杜甫

9

下列名句与“隐”和“仕”态度不相关的一句是(  )。(2分)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C、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D、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0

下列贺词分别为新婚庆喜和长辈庆寿,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宜室宜家/白头如新
B、椿萱并茂/五世其昌
C、高山流水/福如东海
D、珠联璧合/松鹤延年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一)

子思谏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11

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夫圣人之
人   官:以……为官
B、人主自
   臧:善、美好
C、
莫甚焉   暗:昏昧
D、民不
也   与:给予

12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2分)

A、“其才可将全百乘”:古代兵车以乘为单位。《过秦论》用万乘指天子。
B、“君不君,臣不臣”:出《孟子》,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是孟子对当时政局混乱的抨击。
C、“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庶人秦汉以前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后泛指平民百姓,也叫庶民
D、“诗曰”:诗指《诗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取其整数故又称诗三百。

13

翻译句子(8分)

(1)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2)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

14

请比较子思对卫侯前后使用的劝谏方式。(4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二)

追忆牟宗三先生

余英时

昨天(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二日)晚上,杨泽兄传来讯息,牟宗三先生逝世了。前几天我已在《中央日报》海外版读到牟先生病重入医院的一则报道,所以初闻牟先生的死讯并不觉得十分突然,但是凄怆之感袭来,久久不能自已。百忙中写此短篇,姑以志个人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在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史上划下了一个清晰的阶段——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就“承先”方面说,牟先生和唐君毅先生都继承了熊十力先生所开创的形上思辨的新途径。但是他们并不是墨守师说,而是各有创造性的发展。熊先生出于中国旧传统,故只能借佛学来阐发儒学,唐、牟二先生则深入西方哲学的堂奥,融汇中西之后,再用现代的语言和概念建构自己的系统。大体上说,唐先生近黑格尔,而牟先生则更重视康德。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又互有影响,在六十年代之前,至少外界的人还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分别所在。我敢说,如果熊先生没有这两大弟子,他的哲学今天大概只有极少数的专门学者才略有知,而海外也不会有“新儒学”的兴起了。唐、牟两先生之于熊先生,正符合了禅宗所谓“智过其师,方堪传授。”(此所谓“智过其师”并不是说“智力”超过老师,而是说在某些问题的理解方面突破了老师的范围。读者幸勿误会。)

就“启后”方面说,唐、牟两先生的贡献更大。他们当初分别在香港和台湾讲学,造就了不少哲学后进。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牟先生和熊先生的另一高弟徐复观先生都到了香港,而且稍后都集中在新亚书院,那一段期间可以说是新儒家极盛时代。记得一九七五年七月初,哈佛大学的史华慈教授访问牛津大学后过香港小住,曾要我安排他和新儒家几位先生晤谈,并且特别提出想见见牟先生。事后他对我说:你们新亚这个哲学团体是非常有特色的。我没有参加这次集会,但我猜想牟先生的谈论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牟两先生都有不少入室弟子。但一则唐先生去世太早(一九七八年),再则台湾学术文化的气氛毕竟较香港浓厚,因此八十年代以来,牟先生门庭的盛况渐渐超过了唐先生,而且唐、牟两先生晚年论学也出现了分歧。如果借用“一心开二门”的比喻,则熊十力先生创始的新儒家也开出了唐、牟二门。但是我并不认为“分”有什么不好。明代王学分派在阳明生前已见端倪,现代学术更是在不断分化中日益丰富起来的。所以新儒家“开二门”正是它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表现。相反地,如果以表面的勉强统一掩饰思想上实质的分歧首先便通不过儒家传统中“诚”的一关。但是新儒家虽有二门,其大方向仍然一致。这是有益无损的。

总之,无论就“承先”或“启后”而言,牟宗三先生都取得了“智过其师”的卓越成就。关于牟先生在中国哲学上的贡献,自有他的及门弟子和哲学界的同行去作适当的评估。我没有发言的资格。下面我只想追忆一下和他交往中的几个片段。

一九七三年秋季,我刚刚任事新亚书院,忽然收到牟先生一封亲笔长信。我当然很诧异,因为我和牟先生还算是初识,而且私人间并无交往。但读下去我才知道,这并不是一封私函,而是哲学系主任给新亚校方的公文。信中所谈是一件小事。当时新亚书院刚从农圃道迁到沙田新址,哲学系所分配到的办公室恰恰是在一个最不理想的地方。牟先生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新亚总务处方面对哲学和中国文化完全不知尊重的表现。信中的语气相当严重,并且连带指出了哲学系为何受歧视的种种事迹。我当赶快请他前来,一同去察看实况,然后作了使他满意的处理。这是我任职新亚最早的一件公事,也是我和牟先生之间唯一的一次公事交涉(一九七四年牟先生便退休了),所以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据我所知,牟先生在新亚从不介意个人的名位、待遇。举例来说,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对教职员的房租津贴提得很高。不少人都因此依照津贴的最高额迁居到较为高级的寓所。但牟先生仍然住在农圃道附近一所据说是十分简陋的房子里,从没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但现在为哲学系的办公室,他却不惜全力抗争。在一般人的眼光中,牟先生似乎不免“小题大作”,显得很“迂”。其实这正是孟子的“义利之辨”在那里发生作用,他把哲学系办公室看成了“道”的象征。他可以完全不计较一己的得失,但却不能让“道”受到一丝一毫委屈。现代人往往指责儒家“公私不分”,牟先生此举恰恰可以澄清这一普遍的误解。儒家自有其“公”“私”的分际;在这种基本原则上,旧儒家和新儒家之间根本便不存在异同的问题。

但是我在港的两年间(一九七二—七五),和牟先生的交游主要限于围棋方面。他的棋力虽不甚高,但非常爱好此道。牟先生在哲学上极能深思,然而他下棋则恰恰相反,直是不假思索、随手落子。我相信他下棋主要是为了调剂他的哲学思考,所以超越胜负之念,其境界近乎苏东坡所说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我授他四个子,下过很多盘,但他每次都是“可喜”,而不曾尝过“欣然”的滋味。当时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也是香港的一个大棋迷,和牟先生与我也都很相熟。他家中有棋会,总是约我和牟先生参加。每次都是我顺道带牟先生乘车同往,弈至深夜才尽兴同返。一九七四年夏天,新亚书院出面邀请台湾的围棋神童王铭琬(现在已是日本的九段高手)来香港访问。这是当年轰动香港围棋界的一大盛事,电视与报章都争相报道。这几天之中,牟先生也特别兴奋,几乎无会不与。有一晚王铭琬在我的寓所下四人联棋,牟先生和其他少数棋友旁观,一直到深夜棋散,他才离去。

无论是枰上手谈或是枰边闲话,牟先生给我的印象都是率真和洒落,不带半点矜持之态。事实上,棋侣在“游于艺”的聚会中,主客都已进入“坐忘”的境界。牟先生的艺术兴趣很广,从小说到京戏他都能欣赏。有一次在查良镛先生家,棋罢清言,他曾评论过查先生的武侠小说。我还记得他特别称许《鹿鼎记》的意境最高,远在其他几部脍炙人口的热闹作品之上。查先生许为知言。又有一次是新亚的春节联欢会,有胡琴伴奏,他曾迫不及待地清唱了一段“打渔杀家”。后来我才发现他早年还写过评论《红楼梦》和《水浒传》的文字。

我和牟先生相聚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谈过任何严肃的问题。只有一次,已不记得是什么场合,我们曾讨论及新亚哲学系的未来。他忽然很郑重地表示,他和唐先生都应该赶快站远点,好让下一代的人有机会发抒自己的思想。他回忆在北大追随熊先生的时期,虽然已完全认同了熊先生的论学宗旨,却不愿亦步亦趋地跟着熊先生讲《新唯识论》。相反地,他转而去研究西方哲学,因此后来才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发扬师说。他并且用了一个比喻,说他和唐先生好像是两棵大树,这树荫太浓密,压得树下的草木都不能自由成长了。我只是听他说,未便赞一词。但我心里则十分佩服他的识见明通。

对于牟先生的生平和家世,我一无所知。他是山东栖霞人﹔嘉庆时栖霞有牟庭(陌人),以考证见长,不知和他是不是一家。前几年我偶然在《胡适的日记》中看到了一则有关牟先生的记载,多少透露了一点他在大学时代的学问路向。一九三一年春季胡适之先生重返北大授课,开了一门“中国中古思想史”,牟先生其时是哲学系二年级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胡先生在一九三一年八月廿八日的

中记录了七十五个选修生的成绩。牟先生的分数是八十分,但胡先生在分数后面加上了一条注语,说:“颇能想过一番,但甚迂”。这时牟先生似乎还没有遇见熊十力先生,但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思想传统的根本态度已与“五四”以来的潮流格格不入,这大概是胡先生“迂”之一字的根据。(“迂”不必是贬词,司马光即自号“迂叟”。)不过胡先生能特别注意到他“颇能想过一番”,毕竟还算有眼力。牟先生的思力曲折幽深,在大学二年级时便已开始发用了。他后来和熊先生深相投契,实由其特具才性禀赋所促成,绝不是偶然的。

如上所述,我和牟先生的交往甚疏,一九七五年以后便没有机会再和他见面了。我虽不足以深知其学,但他的高洁的风格此时却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故追忆二三事如上,以当悼念。

15

请概括开头一段的作用。(4分)

16

划线句子“我授他四个子,下过很多盘,但他每次都是“可喜”,而不曾尝过“欣然”的滋味。”请赏析这句话的表达特点和效果。(3分)

17

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他和唐先生好像是两棵大树,这树荫太浓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8

本文刻画牟宗三先生形象,用了侧面表达,请举例分析。(6分)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三)

“竖”万岁枯藤——蒋勋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

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一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19

20

设计读写活动:请从汉字楷书“点、横、勾、撇、捺”几个笔画中选其一,指导学生进行仿写。(6分)

21

“师法自然”是本文揭示的一条艺术哲理,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再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22

请设计本课板书。(3分)

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破口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

2.自胜者强。(老子)

结合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