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招聘(小学部分)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论语》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撰写的一部教育专著。 ( )

2
在我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 )

3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个别施教。 ( )

4
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党支部书记。 ( )

5
对受教育者而言,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其应享受的权利,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 )

6
有人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

7
美育就是指对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 ( )

8
在世界教育史上,运用时间最长和最普通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 )

9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甜蜜的歌声、心酸的气味等都是联觉现象。 ( )

10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 ( )

11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 )

12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 )

13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大部分。 ( )

14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 )

15
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提高,服从权威的可能性越高。 ( )

16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 )

17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 )

18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教育部门确定并予以保障。 ( )

19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权利而非义务。 ( )

20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21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2
在教育起源的问题上,主张动物界存在教育的学说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学起源论

23
教育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24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三大类型的学校教育,它们是( )。
A、大学、小学、书院
B、官学、私学、书院
C、国子学、大学、书院
D、国子学、周学、书院

25
主张教育目的的制定应满足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需要的观点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教育万能论

26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所依据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27
世界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8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策略

29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现的关系是( )。
A、U型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30
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缺乏控制的教育方式属于( )。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31
教师成长过程中,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学生的人数、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问题时,教师正处于( )。
A、关注学生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32
教师职业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A、学校的产生和出现
B、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的变化
C、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需要
D、社会文化的发展

3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重视直接经验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的教学模式是( )。
A、讲解一接受模式
B、自学辅导模式
C、探究发现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3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记》中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在成长的过程的活动是( )。
A、学习
B、实践
C、交流
D、反思

35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个人责任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6
下列选项中,表述原始社会教育特点的是( )。
A、教育融合于生产劳动中
B、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
C、教育形式、方法简单
D、教育是平等普及的
E、出现了独立形态的学校

37
一般地说,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 )。
A、保存文化
B、批判文化
C、选择文化
D、传承文化
E、创新文化

38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修养包括( )。
A、教育学理论
B、心理学理论
C、所教学科知识
D、电化教育理论
E、学科教学法理论

39
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实施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
B、课堂教学
C、课外辅导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E、听课与评教

40
小学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参加的强制性
B、内容的广泛性
C、行动的自主性
D、组织的灵活性
E、活动的实践性

41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
A、效果强化
B、外在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自我强化

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情境
B、协作
C、交流
D、提问
E、意义建构

43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课程目标包括( )。
A、知识
B、能力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
E、价值观

44
教师教育机智的特征有( )。
A、处理方式的常规性
B、处理事件的偶发性
C、行为表现的果断性
D、考虑问题的周全性
E、使用方法的得当性

45
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组织机构和章程
B、合格的教师
C、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
D、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
E、必备的办学资金和规定的经费来源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7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五、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48
个体发展就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 )

49
现代教育具有显著的经济功能。 ( )

50
去个性化的实质是在群体之中的个人责任心、责任感的降低。 ( )

51
任何师生关系都能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 )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2
论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53
试述教师提高与学生交往能力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七、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4
张老师刚接手四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个让每位老师都头疼的男孩,名叫王林。根据前任班主任介绍,王林上幼儿园时父母离异,他跟奶奶生活。王林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不是开小差就是趴着睡觉。老师们也曾试着鼓励他,但其好的表现都很难维持久,且经常好高骛远,基础题都不会。偏要选难题来做。老师督促其多做习题总被他以 “自己笨,不会做”给挡回去。

请运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分析,如何更有效的帮助王林。

55
由于班上存在一个外人眼中堪称 “顽劣成性”的“熊孩子”,南京市浦口区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三年级二班的40多名孩子的家长近日联名,要求校方劝退“熊孩子”。家长们说,这名男孩非常顽皮,经常搞恶作剧,也因此让不少孩子都受伤了。有的孩子被他打过很多次,有的孩子被他咬伤。而这名男孩除了搞恶作剧,上课时也经常到处乱跑,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小学相关负责人称很能理解家长们的感受,但学校无权劝退任何一名学生,每一名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他们也已经请男孩的家长到学校来陪读,学校也派出多名教师进驻教室,他们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这名孩子,同时避免他对其他同学造成伤害。效果在慢慢体现。此后,有社会人士表示愿意向学校提供帮助,帮助这名 “熊孩子”矫正不良习惯……事情在朝各方皆大欢喜的方向发展。

试从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个角度对该校的做法作出评价。

八、教学活动设计(30分)

56
请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九、教学情境分析及论述(30分)

57
下面是一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片段。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节课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2)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 (3)如何理解这种模式中教师的角色? 《搭支架》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这节课的任务是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 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 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各小组合作搭高塔。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高塔的形状,然后画出塔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塔需要的基本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高塔。 2.各组的高塔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塔的高度,并检测塔的承受力(以放作业本的多少为准),然后填写好教科书第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组搭的高塔,并示范高塔的承受力是多少。 小组(一):我们组搭的高塔是三角形立体柱的支架,高19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小组(二):我们组搭的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高18厘米,但是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小组(三):我们组搭的高塔是圆锥体形状的,高15厘米,但是也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4.小组讨论。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8个小组搭的高塔,根据高塔的形状和承受的重物与自己本组的高塔作比较。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加支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得出的结论.改建本组的高塔或者给其他组提出的建议,怎样改建高塔,使塔的承受力最大。 5.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 ①:我发现三角形的支架是最稳固的。 学生 ②:再加一根圆纸棒,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学生 ③:三角形的支架比正方形、长方形的支架使用的材料少。 (各组学生踊跃地给本组或其他组提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