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安院校联考真题(部分)(解析)

1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包含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方面。

A项:错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B项:错误,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C项:正确,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项:错误,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选举权相关规定的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王某不满18岁,故不享有选举权。

B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长期国外留学不影响段某享有选举权。

C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陈某被剥夺政治权利不享有选举权。

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故李某被判死缓同时应也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所以李某也不享有选举权。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据此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有权对通信进行检查,故选A,B、C、D项排除。

C项中监察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对公安机关组织的认知。《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称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某县公安局办公室、某市公安局政治处、公安部警务督察局均属于内设机构。排除A、B、D。C项:正确,某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属于队建制,故为执法勤务机构。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结合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A项:正确,《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第一条:“预审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业务,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故预审属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

B项:错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与刑事司法工作无关。

C项:错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第十条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故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处罚种类之一,与刑事司法工作无关。

D项:错误,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故司法拘留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工作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辅警,是指与公安机关建立劳动关系,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其特点是:辅警不在编;不具有独立的执法权。

小王作为正式民警,具有独立执法权,应站在距离候车厅近的地方,而不是站在后面或者中间,也不应待在警车旁,因此排除A、B、C。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32条第2款规定,各级公安机关的警车在临时停靠或者行驶中,乘车的公安民警应当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报警与求助。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对优秀公安保卫英模的认知。

①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15年10月在天山大搜捕中,为了救出被暴恐分子绑架的牧民,挺身而出,冲进暴恐分子巢穴,不幸壮烈牺牲。

②钱壮飞: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历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等重要职务,1935年4月牺牲。

③任长霞: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4年4月15日零时40分因车祸殉职。

④杨奇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安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于1978年11月逝世。1985年由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②④③①。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对公安机关督察相关条例的认知。民警执法过程中戴戒指属于违反警容风纪,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对公安部三项纪律认知。

《公安部的三项纪律》规定如下“一、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二、决不允许酗酒滋事。三、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公安民警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先予以禁闭,并视情给予纪律处分。”副所长和民警见死不救违反了“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的规定,一律先予以禁闭。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证据的保存要以完整和预防可能发生的损坏情况为标准。

A项:错误,用碗扣住血迹,但是碗的密封性不够完全,现场飘起零星小雨,不能阻止血迹被地面周围的雨水冲走。

B项:错误,现场飘起零星小雨,用砖头垫起碗会造成雨水冲刷血迹,破坏现象。

C项:正确,在血迹周围挖排水沟,把血迹地面周围的雨水排走,保存血迹。

D项:错误,D项排水沟未完全围绕血迹,其他方向的雨水还是可以把血迹冲走。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对于大型活动,公安机关拟开展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步骤是:一、收集、整理风险评估所需资料,如查阅资料、现场勘查、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等;二、分析风险;三、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定级;四、确定对策。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访问重点对象主要是报案人、发现人、被害人的家属及其他知情人。据此排除A、B、C。选D项。

D项:正确,路过案发现场的人员不属于重点访问对象。题目并未说明路过的人是案发地目击者和知情人,也可能是围观群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4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办理范围内容如下: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嫖娼抓获地公安机关有优先管辖权。

故正确答案为D。

15

A项:正确,“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选项属于私自安装电网。

B项:正确,属于破坏交通设施罪,符合。

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气枪即是管制工具,同时张某的行为又破坏了交通设施,符合。

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91条的规定: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是指聚众堵塞交通或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程某的行为符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针对走失儿童的求助,执法民警首先询问当事人情况,然后开始搜索寻找。可以通过调取监控视频等手段,探寻走失儿童的踪迹,同时告知其他值班备勤和巡逻人员,请求协助,让他们注意查找。另外:现场询问是第一步,因此,本题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只能是C。

故正确答案为C。

17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0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决定书中注明。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需结合表予以分析。看表可以得知:案发最多的时间段最多为18-20(48次),20-22(41次),14-16(25次),12-14,(22次)。案发最多的时间段也就是应加强巡逻的时间段。D项四个时间段正好为案发最多的时间段。

故正确答案为D。

19

题干中问的是直接目标,所以可以间接达成的目标不选,宣传法律法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起到让群众了解该遵守哪些条例,违反了会有怎样的处罚,故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强化了群众的法制意识。

故正确答案为B。

20

A项:错误,派出所主要任务是坚决贯彻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防、控各种事故的发生,管理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安全。

B项:错误,治安支队属于治安警察的范畴,其主要职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处理治安案件;管理特种行业;查禁违禁物品;预防犯罪;了解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预防和处理治安灾害事故;进行治安巡逻;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C项:正确,法制支队负责组织、指导、推动全市公安法制建设,组织起草、审核有关规范性文件;指导、监督、检查全市公安机关执法情况;指导和承办全市公安机关国家赔偿、听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劳动教养审核、审批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研究、协调;组织、指导法制宣传教育。故听证会应是法制支队组织。

D项:错误,刑侦支队主要负责掌握刑事犯罪动态,收集、通报、上报刑事犯罪信息,研究制订预防、打击对策;组织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工作和组织开展全市专项斗争;承办上级交办的案件;负责与外地的刑侦协作工作;承担有关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和案件痕迹物证鉴定,为侦破疑难案件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源。

故正确答案为C。

21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根据《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五十八条规定,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刑事案件现场处置时,应当做到:(一)划定保护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二)抓捕、看管和监视犯罪嫌疑人;(三)救助伤员;;四)进行初步现场调查;(五)核实情况,保全证据,并迅速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六)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A项:错误,返回驻地的行为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犯罪嫌疑人伤势过重危及生命安全,二是犯罪嫌疑人逃脱,两种后果会对案件造成不利影响。

B项:正确,符合上述第一种要求。

C项:正确,符合上述第三种要求。

D项:正确,符合上述第六种要求。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2

本题考查公安相关知识,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案事件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以及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大决策。因此,A,C,D项符合可以公开介绍的内容。

B项:错误,公安机关接待媒体的发言人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介绍与案情有关的内容,自己的看法具有主观色彩,会误导媒体和公众,可能会加剧社会恐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A项:错误,《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

B项:错误,《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

C项:正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D项:错误,《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故正确答案为C。

24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A项:错误,根据上述规定,枪支属于武器,是针对暴力犯罪才可以使用的;而题干中只是农民用手撕扯民警衣领而已,暴力程度没有到达直接开枪的程度。

B项:正确,根据上述规定,警察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警械。

C项:错误,题干中农民的行为危害性较小,暴力程度较轻,可以经警告解决。

D项:错误,使用警械是经警告无效后,才能使用,不能直接使用警械。

故正确答案为B。

25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二条:办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二)对违法嫌疑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继续盘问、强制传唤、强制检测、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十四条:本规程所用术语的含义如下:处置措施,是指公安民警为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依照本规程采取的强制手段,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制止、徒手制止、使用警械制止、使用武器制止。据此,强制传唤、拘留、继续盘问是强制措施,不是现场处置措施,故排除A、C、D项。

B项:正确,徒手制止,是指公安民警使用身体强制力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制手段。

故正确答案为B。

26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A项:正确,警察徒手防卫和控制是人民警察,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缉捕嫌疑人或在遭到侵害时、在不准或来不及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情况下,以徒手的形式将犯罪嫌疑人制止擒获,保证警察自身安全的一项专业技术,是人民警察必须掌握的实战技能之一。开展“红蓝对抗”有利于提高实战能力,用实战提高训练效果和水平。

B项:正确,人民警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惩罚犯罪活动的艰巨使命。而掌握徒手控制和防卫技术是人民警察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

C项:正确,培养“亮剑”本领就是培养人民警察同违法犯罪分子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D项:错误,警察徒手防卫和控制是人民警察,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采取的防卫和控制技能,强调实战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实战能力,而太极二十四式的实战能力不强,其针对性不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法的实施包含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本题强调的是公安机关依法将法律规范适用到犯罪嫌疑人身上的活动,属于法的适用。

A项:错误,法的遵守,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权力,履行义务的活动。

B项:错误,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

C项: 正确,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对涉嫌盗窃犯罪的张某,公安机关依法实施逮捕,就是执行《刑事诉讼法》。

D项:错误,法的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

故正确答案为C。

28

本题考察《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知识。

A项:正确,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公然实施的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打人行为。行为方式一般采用拳打脚踢,或者使用棍棒等器具殴打他人。题中王某扇邓某耳光属于公然损害他人健康的打人行为。

B项:错误,侮辱他人,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题干没体现。

C项:要达到一定的伤害标准,才能称为“伤害案件”,比如说达到轻伤以上的伤害程度,才能定为刑事案件。题干中王某扇邓某耳光行为,没有说明伤害的程度,所以只能按照“殴打他人案件”进行处理

D项:错误,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题干没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

29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需结合具体选项予以分析。

小李沿直线直接从a处到b处,会把自己暴露在嫌疑人枪击范围内,据此排除A、B两项。

小李先到右边的掩体后,然后然直线再到b处,避免自己暴露在嫌疑人枪击范围内,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暴露范围也少。据此排除C项,选择D。

故正确答案为D。

30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需结合具体选项予以分析。

A项:正确,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建设单独的看押场所来对一些身患艾滋病,性病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看押工作,防止他们逍遥法外,继续作恶。例如武汉市,杭州市都设立了单独的看押场所,羁押这些艾滋病人。深圳市第四看守所,也准备新建单独的看押场所,羁押这些艾滋病人。走出了以前“抓了放”,“放了抓”的怪圈,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消除了犯罪隐患,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B项:错误,遣返至户籍地公安机关,因为他们身患传染病,户籍地公安机关也很难进行羁押,他们一样可以逍遥法外,继续作案。

C项:错误,C项与本题无关,故错误。

D项:错误,公诉案件不能随便转为治安案件,除非不构成犯罪,不符合公诉案件的条件,而构成治安案件。

故正确答案为A。

31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明确提出,根据人民警察的性质特点,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对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适应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贯彻落实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建立健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依法维护人民警察执法权威。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等等。

A项:正确,改革明确提出要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对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

B项:正确,改革提出依法维护人民警察执法权威,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

C项:正确,明确提出适应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

D项:正确,贯彻落实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

故正确答案为ABCD。

32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相关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A项:错误,可以提出异议。

B项:错误,人民警察不得改变决定。

C项:正确。

D项: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D。

33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A项:错误,治安处罚罚款的听证是2000元以上。

B项:正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可以对2000元罚款要求听证。

C项:正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可以对8000元罚款要求听证。

D项:正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可以要求听证。

故正确答案为BCD。

34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A项:正确,可以通过边问边观察,对该男子的言语和表情等进行识别。声语言能直接表明行为人的违法犯罪目的,但其虚假性也最大,通常也容易自相矛盾。表情是人的心理因素变化在面部的反映。表情不能直接表明行为的犯罪特征,只是说明行为有向犯罪发展的趋势或可能。表情改变起来比较困难,虽可以通过抑制、增加虚假表情等方式进行误导他人,但没有真实表情自然。故可以根据表情的恐惧、慌张、焦虑、疲惫等进行识别。

B项:正确,可以通过公安信息网络核实身份信息,是否与其本人交代的基本情况相符;信息排除对于查明犯罪有重要的作用。

C项:正确,检查身份证真伪标识,查明证件的真伪,通过识别身份证信息可以确定该男子是否存在非法动机。

D项:正确,核实嫌疑人和证件上的照片,确定是否是本人持有证件,对识别犯罪有重要帮助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BCD。

35

本题考查公安知识。以社区为依托,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务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务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预防犯罪,减少发案,共创安全社区,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A项: 正确,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力量之源,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各项工作。

B项:正确,警察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社区公众和团体参与警务活动,共同交流信息,研究社情,寻求解决社区隐患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犯罪;同时,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帮助作用。

C项:正确,在开展社区警务中,公安机关要与广大人民群众有机的结合,主导方面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结合的好不好,责任在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D项:正确,社区警务工作是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以社区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力量,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所以说人民群众是维护社区治安的基本力量。

故正确答案为ABCD。

36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七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一个案件有多个违法行为人的,分别决定,可以制作一式多份决定书,写明给予每个人的处理决定,分别送达每一个违法行为人。第一百三十八条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A项:正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七条,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盗窃、抢夺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以及合并执行的内容。

B项:正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七条,其表述是“可以”,而不是“应当”。

C项: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七条,一式多份决定是针对一个案件有多个违法行为人,而题干是李某的两个违法行为。

D项:错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故正确答案为AB。

37

本题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A项:正确,固定和提取车内物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可以根据物品外观、物品上的疑似作案痕迹、物品实际重量与物主所说偏差较大、携带物品与身份不符、有法定的违禁物品、作案工具与赃物等、有本人说不清来路与用途的物品、有本人不了解名称、性能的物品等进行识别。

B项:错误,题干是警方在迎宾路与光明路交叉口发现一辆黑色轿车,车内无人;经查发现有血迹。这与加强市区道路交通管理无关。

C项:正确,车内有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警方可据此调查在逃人员的信息,及时查明当事人,有利于开展案件的进一步调查。

D项:正确,通过调阅周边路段卡口的监控信息,可以查询该车辆的进出情况、停留时间、事发经过等等,都有利于查明车上有血迹的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ACD。

38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是侦查人员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

A项:正确,两人的现场鞋印,是证明两人在场以及相关活动的证据,应重点收集提取。

B项:正确,纪某现场留下的弹壳,是证明纪某枪击葛某的有力物证,应重点收集提取。

C项:错误,葛某调戏纪某妻子时的唾液,与本案无直接关系,故错误。

D项:正确,纪某换在家中的血衣,是证明纪某杀人的有力物证,应重点收集提取。

故正确答案为ABD。

39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称作是治安纠纷。有以下情形会造成治安纠纷:

(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

(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民事纠纷的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某一方或者多方违反了法定的或者共同拟订权利义务关系规则而提出异议的行为。如离婚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房屋产权纠纷、合同纠纷、著作权纠纷等。治安案件的概念是,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案件。

A项:错误,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B项:正确,刘某侵犯了同事的隐私权,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故属于治安纠纷。

C项:错误,继承权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D项:正确,宅基地使用权属于财产权利,故属于治安纠纷。

故正确答案为BD。

40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可以采取口头告知的形式,但办理单位或被委托单位应制作《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笔录》,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据此应排除A、B两项。选择C、D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CD。

41

“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利用2G移动通信的缺陷,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犯罪嫌疑人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缓慢行驶或将车停在特定区域,进行短信诈骗或广告推销。

故正确答案为AB。

42

本题考查公安相关知识。打击伪基站,可以采用提前预警、及早发现、精确研判、整体联动这“四步工作法”,发现伪基站后,可以根据汇总的后台数据的异常研判,通过空中数据勾画出伪基站区域内的移动轨迹,再结合天网工程的视频技术,迅速筛选轨迹重合的车辆,就能锁定伪基站的载体特征,为实地追踪、守候抓捕创造条件。所以,打击伪基站诈骗的步骤为“汇总线索,信息研判-数据分析,确认运动轨迹-视频追踪确认车辆-交替碰撞,确定人员和车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3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相关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所以,AC项错误,应出示相应证件。

B项:正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证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身份和依法执行职务的凭证和标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随身携带人民警察证,主动出示并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D项:错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建设,促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自觉学法、真正懂法、严格用法,提高公安队伍法律素质、执法水平和履职能力而举办的内部资格考试。因此,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初级证书不能作为执法凭证使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4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

A项:错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查时,应当责令被检查人将物品放在适当位置,不得让其自行翻拿。被盘查对象自己打开双肩包错误,应当由小王或者小李打开。

B项:正确,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查时,应当由一名民警负责检查物品,其他民警负责监控被检查人。小王负责监控现场,小李负责打开双肩包做法是正确的。

C项:错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查时,应当由一名民警负责检查物品,其他民警负责监控被检查人。只能由小李和小王其中一个人对双肩包进行检查,另外一个人负责监控现场。

D项:正确,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第7条规定,盘查可疑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与被盘查人保持适当距离,尽量让其背对开阔场地。小王让被盘查对象转过去表述正确,小李打开双肩包检查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C。

45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AC项:错误,头部和胸腹为人体重要部位,如枪击,易造成嫌疑人的重大伤亡。

BD项:正确,手臂和腿部非人体致命要害,如枪击,及时抢救的话,不会对嫌疑人生命造成危险。

故正确答案为BD。

46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跨地域系列团伙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跨区域性的流窜盗窃案件,成为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公安机关重点研判的对象。对流窜性犯罪进行研判应当收集的信息主要有:作案的目标和动机,流窜和落脚的方式,作案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被打击处理记录等。

故正确答案为ABCD。

47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需结合具体选项予以分析。

A项:正确,加强社区警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违反犯罪行为,并进行有效打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B项:正确,开展对入室盗窃案件数据的分析研判,有利于对此类警情的了解和掌握,对打击此类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C项:正确,预防方案,有利于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及时处置,打击犯罪。

D项:正确,利用新媒体发布安防预警信息,有利于群众了解相关警情等信息,做好预防违法犯罪的准备。

故正确答案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