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精编)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2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3

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100米

4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一)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嘀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将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们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5

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6

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

对未成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  )。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国家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满18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4周岁的公民
D、未满20周岁的公民

9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正在形成,不过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还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做“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10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1

(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专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12

(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13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14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制度文化
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物质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5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16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7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主导作用

18

学生的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知因素

19

“一刀切”、成人化这种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20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导因素
D、相关因素

21

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2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科学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23

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情景教学法

24

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过程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25

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

26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7

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28

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29

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30

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检索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

31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收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32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33

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34

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35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36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与(  )相统一。

A、思想性
B、衔接性
C、适时性
D、可行性

37

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客观性
B、全面性
C、精密性
D、敏锐性

38

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哪种影响的结果(  )。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9

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A、画线
B、复述
C、谐音联想法
D、列提纲

40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1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的(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42

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他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动机
B、附属内驱力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
D、交往内驱力动机

43

小晶同学再学习舞蹈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资源管理策略

44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高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D、教师给学生的适当的帮助

45

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教学和学习,其中坐在(  )是最积极的学习者。

A、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B、中心区域
C、后排
D、左右两列

46

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47

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课,突然从外面闯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从心理学角度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想象力
D、观察力

48

小红在两岁时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种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49

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去帮助获得知识

50

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51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52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制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53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  )。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54

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进程
D、课的类型

55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5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变色
D、叶公好龙

57

下列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A、习性结合
B、教学相关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58

短时记忆中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59

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60

徐刚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徐刚站到讲台旁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61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62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6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6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65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的威胁”,这种教学模式为(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6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67

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8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69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70

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顺序,正确的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一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71

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2

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分加上“:辶”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是容易掌握了。这位老师运用的是(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73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74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个别差异性

75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可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6

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7

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78

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79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80

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81

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82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结构

83

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84

意识的(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85

德育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体现的德育原则主要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86

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  ),其次要抓好(  )。

A、思想工作,学习成绩
B、课堂质量,家庭作业布置
C、课堂管理,学生档案管理
D、课堂管理,课外活动

87

关于形成性评价,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的是(  )。

A、它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高
B、它不是一种独立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
C、它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学习过程的评价
D、它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教学反馈,而不是等级评定

88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89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90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知和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和行是可以分开的

91

以下关于美育的各种描述或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美育所涉及到的美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B、美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增进审美的感受性,提高审美判断力,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C、美育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D、美育主要是通过学习美学、艺术教育来进行

92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93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94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95

北京某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6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其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7

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98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未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这是谁的观点?(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高尔顿

99

《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定:小学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总量不超过(  )。

A、5小时
B、6小时
C、7小时
D、8小时

100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01

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

A、攻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

102

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103

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104

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及时而教
C、道法自然
D、道而弗牵

105

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A、资质优异儿童
B、智力落后儿童
C、情绪困扰儿童
D、学习困难儿童

106

小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定义差异
B、智力类型差异
C、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D、智力表现早晚差异

107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感知

108

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  )。

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识成分

109

小学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管理上的计划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E、形式上的多样性

110

下列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个性已基本形成
B、性格基本定型
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学习动机单纯
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

111

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开。(  )

112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要承担监护职责。(  )

113

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114

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

115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小时以内。( )

116

学习与教互相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

117

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

118

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119

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

120

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12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122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

123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124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12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

126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

127

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128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129

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130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

131

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危险性活动。(  )

132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

133

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  )

134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

135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应由教师承担相应责任。 (  )

136

学校不得经常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

137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

138

课程即学生所学的科目的教材。(  )

139

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140

学习动机非常强,学习效果不一定好。(  )

141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总是矛盾。(  )

142

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43

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144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145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

四、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二)

(案例一)2015年8月,某市小学二年级在学校的倡议及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有成员16人,均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某星期天,该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去一“孤寡老人”家做好事。事前未告知班主任及学校。但在打扫卫生中,女学生小娟在擦洗房间的玻璃时,失足从椅子上摔下来,造成左脚骨折。事后,小娟的父母要求学校赔偿部分医药费。但学校认为小娟摔伤是她自己不小心所致,与学校无关。

146

小娟摔伤应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

A、学校班主任承担
B、小娟家长承担
C、孤寡老人承担
D、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

147

小娟的监护人该是谁?(  )

A、学校班主任
B、社区管理机关
C、班主任和家长均为监护人
D、小娟父母

148

你认为本案改怎样正确处理?(  )

A、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校外集体活动的管理
B、学校应该根据小娟家庭状况给予适当救助
C、学校有较好的条件应该承担全部医疗费
D、责任方承担,单位社区管理机构给予适当救济

(三)

(案例二)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该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点。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49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

A、导向原则
B、以身作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0

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

A、忠于教育事业
B、关爱学生
C、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D、有教学机智和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能力

(四)

(案例三)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三年级李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却并非如此。

15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新颖性、活动性、色彩的鲜明刺激程度
B、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C、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D、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不稳定不持久

152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该堂课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A、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B、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C、李老师没又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D、小学生好奇心强,各种教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153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应该增加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具
B、根据讲课需要,李老师应逐步展示教具及图片
C、讲解展示完教具、图片后,应及时收好教具和图片
D、教具和图片要少而精,要与授课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五)

(案例四)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154

该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  )

A、讲授法
B、讨论教学法
C、谈话教学法
D、综合教学法

1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验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B、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C、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D、讨论法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56

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

A、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给予否定
B、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
D、教师的课后总结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矛盾

157

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老师点名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
B、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C、将该问题作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同学自己找寻答案
D、要求同学们课后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下次选代表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