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古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

根据提示,写成相应诗句。(本大题共

4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纤纤擢素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2)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若待上林花似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巨源《城东早春》)

4)生活时有困境,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就有可能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______

,第四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

1分)

2)该诗通篇写景,但句句寓情,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别后凄凉寂寞之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

“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毛遂按剑而前曰:“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

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

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

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

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3

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王之命,


手       

县:通

“悬”,吊挂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

诸侯

       

臣:大臣

C、

一战而

鄢、郢

 

       

举:攻拔,攻占

D、

若先生之言

       

诚:实在,确实

4

下列句中的

“于”与“遂定从于殿上”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D、皆以美于徐公

5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D、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二)

清明

郭学荣

①冬至这天特别阴冷,太阳在中午时分勉强露了一下脸,如同病人应酬时挤出的苦笑。就在这天,望龙的父母跌入了悲喜交集的泥淖。望龙的父亲被确诊为肝癌,而且是晚期,而望龙在省中学生奥数竞赛中获奖,而且是一等奖。透心的悲凉与由衷地喜悦如冰炭同炉,如火烧水浇。

②手术前,望龙的父亲斜躺在病床上,带着与家人诀别的庄严沉重,召集至亲好友商量交待有关事宜。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儿子望龙正在一所寄宿制的省属重点中学读高三,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望龙的妈妈、舅舅、叔叔几乎一致主张,这件事要瞒住望龙。孩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扒扒算算只有六个月了,不能有一丝一毫影响孩子的学习。每周日一如既往地由望龙的妈妈送饭送菜。望龙的妈妈要高高兴兴,不能露出一丝破绽。孩子放假,就说爸爸出差了。总之,要瞒得严严实实,瞒得滴水不漏。

③望龙的父亲虽然没有下不了手术台,但发现已经大面积扩散了。医生预言只有三五个月。在医院住到年根岁底,还是回了家。实际上只放了十天寒假的望龙天天埋头做作业,忙得连油瓶倒下来都不扶。望龙的妈妈告诉望龙说爸爸得了甲肝,是传染病,最好不要接近。一心只忙学习而又十分听话的望龙只知道爸爸生病了,也没有在意。开学时,望龙跟爸爸招呼都没有打,就在妈妈的催促声中离家返校了。

④春天万物生长,生机蓬勃,望龙的父亲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逃过大冬,逃不过清明”。望龙的父亲终于在临近清明时被无常带走了。


清明这天也特别阴冷。“好日不现中。”太阳偏偏在中午时分勉勉强强露了下脸,显得有气无力。就在这时,望龙的
班主任张老师接到了望龙叔叔打来的电话。望龙的叔叔告诉了张老师,望龙的父亲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打算今天下午四点钟破孝。破孝、火化、下葬等丧仪非儿子不可。这些环节本来需要三天,考虑到望龙学习紧张,准备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特向老师请假二十四小时,明天晚上一准送孩子返校上晚自习。张老师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两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望龙的叔叔思谋了一下说,那不耽误考试。望龙的叔叔恳请张老师做一下望龙的思想工作。

⑥张老师随即到学生宿舍找到了望龙,把他带到办公室。张老师首先肯定了望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接着指出当前这一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张老师诚恳地说,这个时候,人要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冲刺。然后,张老师才告诉望龙父亲去世的消息。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稍事停顿后,张老师有情有致地朗诵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古训,有声有色地评述起司马迁为了完成《
史记》受腐刑之辱而隐忍苟活,克服个人感情的大丈夫气概。张老师补充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不足为怪。张老师希望望龙节哀顺变。张老师不希望望龙沉溺于悲痛之中,从而对不起自己,辜负家长和学校的厚望。

⑦望龙踏进家门,看见穿好老衣放在铺上的父亲,放声大哭。望龙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叔叔婶婶连忙劝止。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有个把月就要高考了,千万别哭伤了身体,哭坏了脑子。孩子!听话!不准哭了!第二天中午,叔叔安排好车,叫他上车返校时,望龙抱住骨灰盒不肯离去。叔叔用手机又接通了张老师的电话。张老师既诚恳又沉痛地说,望龙同学,你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告慰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模拟考试在急,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能感情用事,以小失大!

⑧走进考场的望龙又投入了紧张的考试之中。第四大题是阅读一篇题为《奔丧》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看完《奔丧》,望龙又泪流满面了。平静以后,面对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奔丧,望龙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不明其意,最后只得
留下空白,付之阙如。

7

下列对选文第

①和⑤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两处画线句都属于环境描写。
B、两处画线句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氛围。
C、两处画线句都为下文展开亲人,教师只关心学业而忽视亲情的情节做铺垫。
D、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8

下列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分析选文第

⑦段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第⑦段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矛盾在本段集中爆发。
B、第⑦段属于小说创作顺序的补叙。
C、第⑦段写出了亲人离世,望龙悲痛欲绝,亲人却劝其不能哭;望龙不愿走,亲人劝其返校;张老师劝其以学业为重。
D、第⑦段暴露了畸形亲情、畸形教育的可怕与可憎,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9

联系全文,对第

⑧段画线词语言外之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望龙面对试卷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不明其意,所以脑中一片空白。
B、所有亲人的关心只是为了望龙能考出好成绩,这不是一种完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亲情,而是一种畸形的亲情,在这样的亲情包围中,孩子会逐渐失去淳朴的也是最可宝贵的情感。
C、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视分数为命根,却迷失了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个性健康、情感丰富、人格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D、这份“空白”,对于望龙而言,既指亲情的空白,也指教育的空白。

10

选文中的望龙父母亲戚是个群体形象,试分析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3分)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三)

【课文片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地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1

《草原》是部编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请结合语文要素,根据以下课文片段内容,写一则教学设计。

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2

请以

“倾听内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身经历或体验;

2)文章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3)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