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精选)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0.4分,共14.8分。

1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其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夸美纽斯

2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洛克

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  )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5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6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的观点。

A、人力资本理论
B、教育资本理论
C、市场资本理论
D、经济资本理论

7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  )。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文化功能
D、理性功能

8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文化统一体现。

A、社会
B、精神
C、人文
D、地方

9

“理想和未来”是(  )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

教育的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内容
C、教育的规律
D、教育的任务

1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主导性
D、崇高化

12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13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4

制约课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  )。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政治,经济和文化
C、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知识,能力和需要

15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实践化

16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设计
C、教学计划
D、课程标准

17

课程理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18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9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标准

2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管理
B、引导
C、控制
D、交往

21

取得教学成就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生的主体作用
C、学校的管理作用
D、教材的媒体作用

2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23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参考书
C、教学进度计划
D、教科书

24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点的方式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指导法
D、讨论法

25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模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分级教学

26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里,动力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27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28

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9

既属于中小学教学原则又属于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因势利导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0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31

一个测验能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32

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33

不属于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是(  )。

A、范例性
B、综合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34

(  )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民族进步的标志。

A、传统美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传统
D、家庭美德

35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  )。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是一种转化活动

36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育个别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37

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属于(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兴趣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每道题1.4分,共65.8分。

38

《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  )。

A、学而知之
B、学不躐等
C、道而弗牵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39

孔子的思想有(  )。

A、兼爱
B、学而时习之
C、不愤不启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40

现代学制的趋向(  )。

A、幼小衔接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C、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
D、学历教育淡化

41

非制度化代表人物(  )。

A、保罗 • 朗格朗
B、杜威
C、库姆斯
D、伊里奇

42

学生文化成因(  )。

A、学生个人
B、同伴
C、师生
D、社区

43

学生文化的特征(  )。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互补性
D、多样性

4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

个体身心的发展动因观点(  )。

A、成熟机制
B、内发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教育

46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在人格上,师生是民主平的的关系
B、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
C、以儿童为中心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7

现在对于学生属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的人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
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力的主体

48

下列属于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49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人身权主要包括(  )。

A、名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50

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及贷学金制度

51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A、爱岗敬业
B、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C、正确的教育观
D、高超的教育能力

52

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53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  )。

A、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B、教师的特征
C、学校的特点
D、校外环境

54

新课程标准从以下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

A、知识与技能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过程与方法
D、目标与过程

55

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有(  )。

A、对教师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
D、对教材的研究

56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特征有(  )。

A、遇到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强制性

57

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  )。

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58

课程表的安排遵循的原则有(  )。

A、合理性原则
B、可操作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59

从全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B、对学生影响发展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的
D、对学校教学质量影响最大

60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目的性
D、认识的有效性

61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生成绩的查询与评定
D、备课

62

教师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D、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63

说课的主要内容有(  )。

A、说教材
B、说教法
C、说学法
D、说程序

64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间接性
B、交往性
C、领导性
D、简捷性

65

小学教学的任务有(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6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67

扩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分组教学制
B、设计教学法
C、复式教学
D、道尔顿制

68

教师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有关的参考书
D、教科书

69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包括(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70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

71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包括(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72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73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大方法,下列属于说服教育法的有(  )。

A、表扬
B、批评
C、讲解
D、参观

74

教育过程中,如果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哪些原则(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75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认知模式
C、情境模式
D、社会模式

76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B、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班级的教育者

77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78

下列选项属于班集体的一般特征的有(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共同的生活准则
C、固定的班级组织
D、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9

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有(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0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调动学习积极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C、发扬教学民主
D、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81

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措施有(  )。

A、树立榜样
B、严格要求
C、讲清道理
D、反复实践

82

课外活动呈现的特点有(  )。

A、广泛性
B、自愿性
C、多样性
D、自主性

83

一堂好课的要求和标准包括(  )。

A、双边活动积极
B、教学方法得当
C、教学组织严密
D、教学语言清晰

84

说课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理论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逻辑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